蚂蚁消金表现抢眼,
“黑马”中邮消金净利跌破10亿元
据统计,在净利润为1-10亿元的消金公司阵营中,蚂蚁消费金融表现十分抢眼。
据悉,此次年报也是蚂蚁消金成立以来首份对外披露的完整年度报告,尽管净利润规模距前方三家头部仍有一定差距,但随着整改期结束,蚂蚁消金未来或有较大的提升空间。
今年3月,蚂蚁消费金融发生了工商变更,注册资本从80亿元增至185亿元,也一举成为目前30家已开业消费金融公司中注册资本最高的。
有业内人士表示,增资有助于消金公司在满足监管要求同时,为业务未来规模增长拓宽空间。从统计来看,蚂蚁消金的注册资本甚至超过了身后七家公司的总和,这显然为其未来施展拳脚提供了更多可能性。
中银消费金融在去年营收较好的背景下增收不增利,净利润同比收缩了22.27%;而消金赛道近年的“黑马”中邮消费金融净利下滑更为严重,这家成立于2015年的机构在2021年净利润达12.29亿元,同比增长205.72%,并首度力压老牌机构中银消金,但较为可惜的是,高光时刻来得快也走得急,去年其净利润同比下降63.95%,未能跻身“10亿元俱乐部”的同时,再次被中银消金反超。
中原消费金融净利润上涨达64.85%;海尔消费金融在营收下滑的情况下,净利润同比上升43.46%,达2.74亿元,资产规模达211.25亿元,同比增长35.59%。
此外,平安消费金融、阳光消费金融和湖北消费金融多项数据呈现正增长,湖北消金三项指标均保持了双位数上升。
北银消金净利不及多数银行系消金,
小米消金下半年迎大逆转
在净利润1亿元以下的队伍中,除晋商消费金融和宁银消费金融营收、净利出现下滑,各机构均保持了较为快速的发展形势。
具体来看,北银消金去年净利润为0.87亿元,同比增长50.06%,资产规模达104.75亿元,同比增长6.7%。这家成立于2010年3月,由北京银行独资设立的全国首批消费金融公司虽起步尚早,但因早期风险敞口较大,业绩增长低迷,近年来已被众多后来者追赶和超越,远不及多数银行系持牌消金机构。
此外,金美信消费金融去年实现净利润0.82亿元,同比增长18.83%。
晋商消金和宁银消金是18家机构中“唯二”出现营收、净利增速均为负值的;晋商消费金融营收水平持续处于行业低位,同比降幅达22.18%,净利润下降15.18%;宁银消金净利润下滑甚至接近90%,营收降幅也超过50%。
在如此格局下,小米消金却大有异军突起之势。去年其净利润虽仅为0.11亿元,但涨幅高达194.57%,资产规模也迎来快速上升,增长78.69%,来到112.86亿元。
消金行业近年来竞争逐步加剧,作为起步较晚的机构,小米消金不可避免地卷入下沉市场的角逐中。在去年上半年净亏损超9000万元的背景下,小米消金在下半年发力实现大逆转,实属难得。
综合上述各机构情况来看,目前消金行业头尾分化仍较为明显,消金公司之间的竞争除市场规模占有外,更体现在资金、客群、风险合规、技术水平等综合能力上。腰部、尾部机构或许更应聚焦锻造自身差异化核心优势,这样行业生态才能更完善,新的黑马也才会源源不断出现。